蔣剛:十年專注 成就“機器人大工匠”
蔣剛介紹“龍騎士”機器人。經濟日報-中國經濟網(wǎng)記者 佟明彪/攝
專注,是“工匠精神”的重要內涵之一,一個人只有專注于一件事情,才能積累到足夠的經驗和知識,一個“匠人”的煉成,都是從專注開始的。在西南科技大學就有這樣一位教授,身體力行地詮釋著專注的意義,并把這種“工匠精神”傳授給自己的學生和團隊的伙伴。蔣剛,西南科技大學制造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,十余年如一日,致力于機電一體化、機器人技術研究和教學工作,目前已經研制成功“龍騎戰(zhàn)神軍民兩用大型重載電液伺服驅動六足機器人”、“危險環(huán)境智能探測機器人”、“基于小型反應堆的可移動式中子成像檢測多功能承載機器人”、“節(jié)能環(huán)保警民兩用智能平衡巡邏裝備”等多個功能強大的機器人。他還創(chuàng)立了西南科技大學先進機電技術創(chuàng)新團隊,已經為社會培養(yǎng)輸送高端科技精英人才786人,多次率隊參加全國機器人大賽、全國電子設計競賽等科技競賽,獲全國一等獎11項。
說到蔣剛對機器人的專注與癡迷,可以追溯到他的小時候,7歲就自己動手造出了人生第一臺電動機,還因為缺乏安全意識和防護措施,差點發(fā)生觸電意外,但這并沒有減少他對制作機器人的狂熱。高中畢業(yè)后,他為了自己的機器人夢,選擇了當時很冷門的專業(yè)——機械設計與制造,從小就閱讀了大量機器人相關書籍的蔣剛心里十分清楚,要做機器人,這個專業(yè)是必修課。在碩士攻讀階段,蔣剛選擇了機械電子工程專業(yè),深入學習微機原理、電子電路設計、自動控制技術、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(tǒng)等電控類知識。博士階段轉到計算機方向,對信息處理、機器學習、人工智能等進行深入的研究,從而獲得了從事機器人研究所需的“機、電、控”專業(yè)知識基礎體系。
除了在校的學習,蔣剛還給自己加了很多“課外活動”,“幾乎每個寒暑假,我都不回家,自己跑到上海、成都、深圳的企業(yè)去打工,鍛煉自己?!痹谒磥?,“工匠”是需要歷練的。正是這些歷練,讓蔣剛擁有了與一線工人相比也不遑多讓的動手能力,也是讓他成為了四川省首屆30名“四川工匠”中唯一的高校代表。
對于蔣剛而言,只要做與機器人有關的工作,似乎所有困難就都能克服。“2008年汶川地震的時候,也正是當年全國機器人大賽的備戰(zhàn)關鍵時期,我學校的支持下,我們在做好抗震救災的同時也圓滿完成了大賽的備戰(zhàn)任務?!笔Y剛回憶稱,當時的參賽團隊就在學校門口搭建起的簡易帳篷里訓練,有時候是一手打著雨傘,一手敲著鍵盤,由于實驗室的機床已經無法使用,機器人所需的零件都是他和隊員們手工制作的。令人振奮的是,西南科技大學不僅作為唯一一支來自重災區(qū)的隊伍參加了比賽,還獲得全國八強和最佳風格獎。
汶川地震也激發(fā)了蔣剛和他團隊的一個靈感,就是多功能足式機器人的研發(fā)?!白闶綑C器人對地形的適應能力遠遠強于輪式和履帶式車輛,適用于這種地震之后的非結構路況環(huán)境,代替人類執(zhí)行救援任務?!笔Y剛稱。經過幾年的研發(fā),陸續(xù)誕生了“機器鼠”(危險環(huán)境智能探測機器人),“龍騎戰(zhàn)神”(大型重載六足機器人)、“龍騎士”(中型多足機器人)等成果。
現(xiàn)在,蔣剛已經帶領他的團隊將“龍騎戰(zhàn)神”更新到了第三個版本,“龍騎士”到了第六個版本。從方案設計、計算論證、加工制造、裝配調試、硬件控制系統(tǒng)設計、控制軟件程序開發(fā),蔣剛都親力親為。經常和團隊成員們討論、試驗到凌晨。
蔣剛深知,機器人是一個綜合性交叉學科,需要機械、電子、控制、材料、計算機等多個學科的專業(yè)知識。研制機器人絕非一個人單槍匹馬可為,而是需要一個精英團隊共同開展科技攻關,無論是作為一名老師,還是團隊的領導者,他都需要把自己的知識和技術傳授出去,把自己對機器人的這份專注傳遞下去。如今,他創(chuàng)立的“西南科技大學先進機電技術創(chuàng)新團隊”已經為社會培養(yǎng)輸送高端科技精英人才786人,按照蔣剛自己的想法,“這輩子我要培養(yǎng)出2000個人,這其中如果能有一半成為社會的精英,那我就感覺值得了。”
提交
2024年斯凱孚創(chuàng)新峰會暨新產品發(fā)布會召開,以創(chuàng)新產品矩陣重構旋轉
禹衡光學亮相北京機床展,以創(chuàng)新助力行業(yè)發(fā)展新篇章
從SCIMC架構到HyperRing技術,機器人控制技術的革新
漢威科技用智慧化手段為燃氣廠站構筑安全防線
DSP應用市場的大蛋糕,國產廠商能吃下多少?